首页 - 美术百科 - 沈文哲

恭喜编辑王小磊~15711472250词条创建成功 03:47:32

已收录1110个词条 已浏览104人次 创建词条
沈文哲-美术百科

沈文哲

词条统计

浏览次数:104
最近更新:2024-09-02
创建者:A摘一口袋星星

沈文哲
104 0

沈文哲,生于1945年,浙江省新昌县人,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毕业(汉语言文学)。少年时代就爱好诗词、书法。

  • 中文名: 沈文哲
  • 出生地: 浙江省新昌县人
  • 国籍: 中国
  • 毕业院校: 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毕业
  • 出生日期: 1945年
  • 职业: 职业书法家
  • 民族:

主要简历:

沈文哲生于l945年,浙江省新昌县人,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毕业(汉语言文学)。少年时代就爱好诗词、书法。

1963年参军,l968年退伍,l970年由县分配到本县安山中学任教;后调到澄潭中学,儒岙中学,西岭职业中学,在《新昌县技师学院》退休。系中国诗歌学会,中华诗词学会,中国楹联学会,中华辞赋社会员,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。在校期间,教学论文获高中段一等奖,县教学公开课评优。

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《中国书法全集》、《中国美术通史》。出版个人诗文专著《红花绿叶》等多种。书法集《中国华表艺术家》一册。

书法作品在国际性大赛中已获十多次奖项,优秀作品选送美国、加拿大、巴西、新加坡、港、澳、台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展出,并入选巜人民艺术家》、《国际现代书法集》、《中日书法作品汇观》、《20世纪世界书法作品鉴赏》、《翰墨丰碑》、巜共和国百位将军暨书画名家书画精品集》、《中国艺术飞天奖特刊》等50多部,同时被中国航天工程辦公室、中华航天博物馆展览收藏。

20l3年10月,中国艺术飞天奖评选委员会并授予“终身成就奖”。

诗词(新诗)在《中华诗词》、《诗刊•副刊》、《诗刊•子曰》、《中华辞赋》、《当代小说•新诗文版》、巜文化月刊•诗词版》、《长白山诗词》等近50余家刊登,受到读者们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。





当代文坛散文——沈文哲的史诗

沈文哲先生是我的挚友,交情甚厚,上世纪70年代初,为求生计,我们在县内最偏远的贫困山区,教书耕耘,历经磨难,同为“天涯沦落人”,终身难忘。岁月悠悠,一晃已逾半个世纪,昔日风华正茂的年轻伙伴,如今已是年逾古稀,满眼风霜的老人了,真是感慨万千,不胜唏嘘。

摆在我案头的是一大沓即将付梓的书稿。书名《踏歌行》的诗歌汇集,是沈文哲先生几十年来,公开发表在国内诗歌报刊上的诗词,林林总总,共有300余首(),其中有些我过去读过,有些印象。这次我较集中地把这些诗词,又读了一遍,犹如徜徉在绿树争翠,百花斗艳的花圃,美不胜收。套用佛界“一花一世界”语,可演绎为“一诗一世界”,就像《醒世恒言》中的“灌园叟”秋生,种花爱花,痴至能与之通神,花木皆有了灵性,如一位老农,悠然步入田垄,凡见稻禾花果,频频点头,伸手拉扯,便觉见了朋友一般。

许多人都知道,沈文哲先生书法创作造诣颇深,写得一手好字,却未必认识其本色是诗人。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,进入军营后,他就开始创作军旅题材的诗词,立意深远,澄澹精致。退休后,诗兴不减,创作题材渐广,诗艺亦更臻成熟,其发表在《诗词月刊》的《大佛城》、《家乡美》等组诗,或讴歌祖国繁荣昌盛,或描写家乡奇山异水,或抒发朋友情深谊厚,诗的思想与艺术境界皆“更上一层楼”。曾得到著名诗人、评论家王星汉先生精辟、深刻的点评。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侯孝琼先生()对他的《木化石林》一诗评价颇高,“用五古铺写木化石园林得体势之妙,又能从现境拓出,遥想当年勃勃生机,嘘枯吹生,甚好”。又对他的另一首《无题》也很欣赏,最后说:“总之,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您基础很好,登堂入室不成问题。”又如《长白山诗词》副总编、《诗刊》旧体诗栏目主持人秋枫先生看了沈文哲的诗篇后,写信勉励道:“您的诗,不尽在数量上,还是在质量上都高出一筹”;《盘锦诗词》主编陈东白先生,执行主编陈晓昕先生父子,还为他赠联一副:“文草心中茂长,哲思笔底生成。”成了他的座右铭。

天道酬勤,一分劳作,便有一分收获。几十年来,沈文哲先生先后出版了诗文集《绝句三百首》、《飞絮片片》、《槐江流韵》、《红花绿叶》《萝卜花》等多部。这是著者心灵的声音,心灵的历程,心灵的轨迹,是其个性气质的表现,哲理思考的蒸发,是他的情感、情绪和智慧的结品。

“诗文随世运,无日不趋新”。社会的发展,时代的变迁,生活实践的丰富,必将会促使诗词创作的不断嬗变,我深信只要兴趣犹在,精力尚存,沈文哲先生的诗词创作之路,定能坚持走下去。

以上是我在拜读《踏歌行》诗篇后的一些感想,拉杂谈来,略表素心,我赞赏沈文哲先生对诗词创作的探索,这些都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,我为他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,并祝愿友谊之树常绿,祝愿他健康长寿。

黄志益  2021年7月






散文篇:亲人啊亲人

人到晚年总喜欢怀念昔日的时光,尤其是少年时代。记得那时每到夏夜,一家人常聚在院子里,还有同宗的亲戚。大人们手摇蒲扇,叽叽喳喳谈些家事,而我父亲却给我们小孩子讲起了《岳传》《三国演义》或《薛仁贵征东》的故事。小孩子们听得入了迷,而奶奶有时会掺进来讲天上的故事,什么牛郎织女呀,刘海砍樵呀等等。此外更让我们既爱听又害怕的是鬼的故事。说到惊险处孩子们会吓得一头钻进大人们的怀里。这时,大我九岁的哥哥就会拉起胡琴,堂姐们会轮番唱起戏文,越剧、绍剧、高腔、唱得红红火火,院子里热闹起来,充满了阳刚之气。

往事如烟,转眼数十年过去了,当年的长辈们早已一个个去了另一个世界,而我们这一代也都成了老头子老太婆了。昔日的沈家院子已不复存在,代之而起的是高楼大厦。镇上的石板街已成了古迹,并另建了一条凤山大街兄弟姐妹们都已分散,各自成家,再也不能象儿时那样欢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了。

今年春节,哥哥、姐姐来到我家。难得相聚,话语也就多了起来,言谈中他们还讲起了我小时候的几件往事,听了不禁感慨系之。

哥哥说,在你出生前,父亲曾去天台国清寺烧香,看到不少人在点罗汉,以求子嗣。父亲好奇也跟着点(但不知怎么个点法)据说父亲点到的罗汉怀里抱着一只小猴子。回来不久母亲怀了孕,第二年生下了你。那年正好是甲申年。“申”在生肖中属猴,奇怪否?你生下后父亲为你排了八字。说你八字中有煞有印,命书上说:煞印相生,功名显达。说你长大后是很会读书的,要是赶上科举时代,考个什么举人是不成问题的。于是一家人皆大欢喜。然后让人皱眉的是你长到了三岁还不会说话,大家以为你是个哑巴。为此事父母还经常拌嘴,互相埋怨,有一次父亲还拳打脚踢,母亲一气之下抱着你带着我去离家二十多里的独秀山拜菩萨,其实是出去散散心的。独秀山在邻县,听说菩萨很灵。但交通不便,不仅要走小路,还要翻山越岭,不像现在有公路可乘车,我们清早去,路走得很慢,回家时已过中午,下午二点到本县地界,交界处有个路廊,我们想进去休息一下,谁知父亲早已在路廊等候多时,说也奇怪,你一见父亲,竟会开口喊,爸爸,爸爸了。大家开始一惊,忽然高兴得跳起来。父亲双手抱过你亲了又亲,母亲在一旁双手合十,口里念着“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,谢谢菩萨,谢谢菩萨。”从此,父亲与母亲同归于好。

哥哥说完问:“三,你还能记得有那回事吗?”我说:我怎么连一点印象都没有,一点印象都没有呀,那时我真的太小了。

接着姐姐也讲了我的二个故事。

那是你十三岁那年,父亲已经去世,你刚小学毕业,由于成绩好,学校保送你去县立新昌中学读书。去上学那天,母亲和我提着你的行李,送你到离村二里外的茅蓬庵桥头,因为连续下了几天大雨,桥已被水冲走了。我们就往下游走了一段路,水流比较缓和了,只见有位船老大正在调渡,我们就送你上船,心里酸酸的。你上了船,我们目送你到对岸,想不到你真行,只见你一手提着行李,一步就登上了岸,再回转身来向我们挥挥手径自去了。母亲和我看着你的背影一直到你消失在丛林中。这时母亲禁不住流下了眼泪,我安慰母亲说,妈,三是去县城里读书的,是保送生,人家想去还不能去呢,学校里有几个保送生,你应该感到高兴才是,怎么悲伤起来了。母亲点点头:“对,我是该高兴,是该高兴。只是三他还小,还没有出过远门啊,他到那边我放心不下。”我说那边有老师照顾。再说,县城离我家也不远,不过三十多华里罢了,我们随时可抽时间去看看嘛。母亲呆呆的,一边往回走,一边又不时地转过身去看看,我说,三穿过那片树林后便要上山冈的,我们还能见到他。果然不到一刻钟,我突然对母亲说:“妈,妈,,你来看,三上山冈了,看他走得多快。”母亲立即转过身来,目不转睛地望着你走过长长的山冈,直到你走下山去,这时母亲的眼泪又来了。

姐姐说,在我们兄弟姐妹中,母亲最疼爱的是你,她连你的名字都不叫,只叫你“三”(即兄弟中排行老三),姐姐说完,我的眼眶也湿润了。不停地责问自己,我怎么一点也记不起来,怎么一点也记不起来呀。

接着姐姐又给我讲了第二个故事。上世纪六十年代初,你报名参了军,那年你刚满十八周岁,本来你在家乡高中念书,由于父亲早逝家境贫寒,你毅然投笔从戎,我们知道你心里苦,接兵首长见你身体瘦弱未与录取,但你入伍心切,动机纯正(那时蒋介石反攻大陆不久形势严峻)是部队破格录取了你。入伍后,母亲怎舍得你,从此每天盼望你的信,又去串联与你一道入伍的军属互通消息,以安慰思念之切,转眼一年过去了。有一天,镇上来了一支队伍,全副武装从街上走过,我生疑,心想说不定我弟弟也在这支队伍里呢,我一面跟着队伍走,一面仔细地瞧,果然我看到了你,背着背包扛着枪走在前面,我急忙喊:“三,三”你回头笑笑,还向我招招手。我更相信一定是弟弟回来了,那高兴劲自不容说了,我赶忙往家里跑,口里不停地喊着:“妈,妈,我看到弟弟了,我看到弟弟了。”只听见路边有人在嘲笑:“这是哪家的闺女,疯疯癫癫的,见到了弟弟又怎么样,神经兮兮的,简直像个疯婆!”后来才知道,那部队不是你们的部队,那位战士也不是你,只是他的容貌太像你罢了。

“疯疯癫癫的,是哪家的闺女……简直像个疯婆。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,是呀,人家又怎么能理解同胞的骨肉之情呢,只有自己的亲人才有这种感情啊!

此时,我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一幅画图来——西边的太阳缓缓地下山了,夕阳中只见两个小孩拖着一双长长的影子正走在回家的路上,男孩子约有五岁,女孩子不过三岁,他们互相手拉着手行走着,突然小女孩摔了一跤,男孩子急忙将她扶起,问:“妹妹脚痛吗?”女孩子哭着说:“哥哥,脚好痛!”男孩子挽起了女孩的裤脚一面轻轻地揉着,一面又安慰着:“不痛,不痛,妹妹不哭,哥哥背你回家。”边说边蹲下身子,妹妹跨在哥哥背上。男孩子一步一步蹒跚地向自己的家走去……

又一幅画图浮现在我眼前,一间漆黑的小屋子里突然传出哭声,原来他们的父母不在,出外办事去了,房间里只剩下尚不懂事的姐弟俩人,大概是女小孩要小解了。坐起来一看,不见了爹娘,于是哭了起来。哭声惊醒了对面的弟弟,他们像失魂似的,一骨碌从床上滚了下来,一边喊着爹娘,一边大声地哭着,姐姐扶着还不会走路的弟弟,从楼梯上一屁股一屁股地向下滑,哭叫声震破了天……

咳,古人云:天下无不是的父母,世间最难得的兄弟。小时候,兄弟姐妹总是那样亲密无间,赤诚相爱,稍大点儿的总呵护着稍小点儿的,不让外人欺侮。后来长大了,要各自成家了,有的兄弟却为了一间破旧的房子,一点可怜的财产争夺不休,甚至大打出手,反目成仇,悠悠苍天,岂不让人浩叹!


词条图集

  • 沈文哲老师作品赏析310

  • 沈文哲老师作品赏析210

  • 沈文哲老师作品赏析21

声明

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,均为原作者的观点,不代表美术百科网的立场,也不代表美术百科网的价值判断。美术百科的词条(含所附图片)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,如果涉嫌侵权,请与客服联系,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。未经许可,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、抓取本站内容;合理使用者,请注明来源于www.artpc.cn。

京ICP备2023019024号-1 Copyright 2018-2028

ARTPC.CN版权所有

隐私政策     使用者协议